市规划设计院按照创建文明城市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,依据人口结构、学龄人口变动趋势、计生政策调整等,统筹考虑现有教育资源状况、地理环境、交通条件、中小学服务半径、建设标准和教学保障能力等因素,确保保留、提升改造、扩建、迁建、撤并、新建中小学校在城乡规划中定性、定量、定位。
整体统筹,做好结合文章
市规划院结合《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(2011-2020)》、《泰安市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(2009-2020)》对规划教育设施用地严格控制,确保规划的科学性、专业性、前瞻性和可操作性。同时根据《中小学设计规范》、《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基本标准》要求,优化教育资源配置,提高学校建设用地标准,完善基础教育设施空间布局体系。确保规划城镇建成区内的中小学的数量和布局合理合规,并不得随意调整规划布局和规模。
全面推进,科学编制控规
市规划院在指导市区摸清存量、测算增量,编制解决大班额问题规划的基础上,对个别学校的选址进行可行性论证分析。今年为规划新建的曹家村小学、堰西小学、英雄山实验学校、龙潭路学校、惠普学校、英雄山第一实验高级中学,规划扩建的灌庄小学、上高中学等十余所学校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。控规明确规定了中小学的用地规模、办学规模、建设容量等控制性指标,为下一步学校建设起到指导作用。
(市规划设计院 董菲)